2023.12.25
博士班國際研究交流蹲點-博士生:呂皇澄 / 交流地點:馬來西亞
一、研修目的
(一)以挑戰第一次的心情來面對這個蹲點學習
這段時間裡,我經歷了許多第一次。第一次用英語解決生活上的種種問題,第一次使用Grab APP叫車,搭捷運,坐馬來西亞國內線飛機,坐公車,從TBS搭5小時的巴士去另一州,第一次感受在異國搭巴士的文化衝擊,第一次在國外機場接自己的家人,第一次和這裡初次認識的朋友去參觀陶瓷產業。每一個挑戰都充滿未知和探索,但最重要的是,我克服了心理的壓力,專注於實現出國前設定的目標和計劃,並獲得了成就感和滿足感。
(二)用英文學習的態度探索地方情感中的人文議題
由於自己所研究的領域是地方情感(Topophilia),來馬來西亞之前我設想自己能像段義孚教授一樣,以一個遠走他鄉的遊子去體會陌生環境的人事地景物、用理性的思維探索現象界中個人的存在經驗、用感性的”情”去接納每一個異文化的衝擊。這些異文化的驚奇與激盪,打開了我求知的野心,喚起沉睡的問題細胞,挑起我緊迫盯人的問話性格。它讓我鼓起勇氣去跟孟加拉人講英語。每天早上8點45分搭宿舍的巴士時,我就會打擾他,除了練英文也了解他們家鄉的伊斯蘭文化,雖然只有短短5分鐘的車程,卻在幾個月時間漸漸地打破藩籬,成為一個能聊天的外國人朋友。
(三)完成個人的調查目標
1. 參觀馬來西亞在地工藝:錫鑞館與染布工藝
調查各種工藝的發展是我的興趣,也是我的研究項目。可以給我創作主題的靈感、製作技法的參考、製程上的創新點子、經營方向的刺激、體驗遊程的學習及店面設計的參考。在這個探訪的過程中,也剛好家人來馬來西亞找我,我們一起去皇家雪蘭莪當代錫鑞館與吉隆坡東海岸公司蠟染工廠做了錫工藝與蠟染的體驗。以共同完成的”物”強化了家人的情感連結,這個”物”,變成了地方情感的回憶,讓一家人記住在地點所發生的事情,也加強了對這兩間公司的品牌記憶。
2.調查馬來西亞陶瓷產業的發展狀況
因緣際會下,我探訪了新山柔佛的歐氏陶瓷園區,因訪談經理人約三個小時,為了報答她們的熱心協助,於是幫該園區寫了一篇報導,也幸運的串起馬來西亞的陶瓷姻緣。我先後調查了霹靂州傳統陶瓷產業的代表產品—葫蘆陶,也訪談到馬來西亞亞洲陶藝工業上市公司(APP Industries)創辦人歐漢森先生,獲得許多有關馬來西亞陶瓷發展的寶貴資料。
https://www.awpotterystudio.net/
3.探索其他地方情感設計種類的可能性
2024年1月26日我去森美蘭洲的譚公廟,發現許多在地的故事及文化資源。該廟主委跟我介紹了一個碗,碗內都會刻有”庙”這個字,這是為了要借給當地困苦的民眾在結婚宴客或舉辦村莊活動時使用,但一開始因為沒做記號,所以居民用完常常都沒有歸還。後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廟方單位會在碗上面刻上這個字,提醒他們這是廟的財產。這個”碗’變成當地一個有趣的文化,也成為地方情感的來源,為當地具有紀念性意義的象徵,每當看到這個碗就會想到這間廟,想起自己曾經參與廟的活動及發生的村莊故事。
二、研修過程
我是Yapp教授這一梯次從各國申請來拉曼大學做短期研究的人選中,唯一獲得認可的學生。在與他相處的學習期間,除了參與拉曼大學所舉辦的學術研討會。Yapp教授也邀請我與双溪龍、金寶校區的講師及業界專家,針對自然、科技與人文的議題,一起撰寫文章,參加這場研討會”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Social Sciences,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2024”,我們以線上發表的形式參與,並期盼成功轉投馬來西亞高教部的期刊,預計今年六月將會得到結果。
三、研修心得
將善念傳承給下個來拉曼的遊子。我在這塊土地上,接觸到許多很好的人,他們用熱情、好客及友善的態度融化我心中的壁壘,幫助我達到計畫目標。這些生命經驗都需要被記錄與傳承,才能將好與壞的界線劃分的更清楚。讓願意來到這片土地的學弟妹,避免更多不必要的麻煩,才可以獲得更多寶貴的人生經驗,安全回到自己的家,並再度將美好的情感經驗傳承給下一個你。
相關照片:
Back +
(一)以挑戰第一次的心情來面對這個蹲點學習
這段時間裡,我經歷了許多第一次。第一次用英語解決生活上的種種問題,第一次使用Grab APP叫車,搭捷運,坐馬來西亞國內線飛機,坐公車,從TBS搭5小時的巴士去另一州,第一次感受在異國搭巴士的文化衝擊,第一次在國外機場接自己的家人,第一次和這裡初次認識的朋友去參觀陶瓷產業。每一個挑戰都充滿未知和探索,但最重要的是,我克服了心理的壓力,專注於實現出國前設定的目標和計劃,並獲得了成就感和滿足感。
(二)用英文學習的態度探索地方情感中的人文議題
由於自己所研究的領域是地方情感(Topophilia),來馬來西亞之前我設想自己能像段義孚教授一樣,以一個遠走他鄉的遊子去體會陌生環境的人事地景物、用理性的思維探索現象界中個人的存在經驗、用感性的”情”去接納每一個異文化的衝擊。這些異文化的驚奇與激盪,打開了我求知的野心,喚起沉睡的問題細胞,挑起我緊迫盯人的問話性格。它讓我鼓起勇氣去跟孟加拉人講英語。每天早上8點45分搭宿舍的巴士時,我就會打擾他,除了練英文也了解他們家鄉的伊斯蘭文化,雖然只有短短5分鐘的車程,卻在幾個月時間漸漸地打破藩籬,成為一個能聊天的外國人朋友。
(三)完成個人的調查目標
1. 參觀馬來西亞在地工藝:錫鑞館與染布工藝
調查各種工藝的發展是我的興趣,也是我的研究項目。可以給我創作主題的靈感、製作技法的參考、製程上的創新點子、經營方向的刺激、體驗遊程的學習及店面設計的參考。在這個探訪的過程中,也剛好家人來馬來西亞找我,我們一起去皇家雪蘭莪當代錫鑞館與吉隆坡東海岸公司蠟染工廠做了錫工藝與蠟染的體驗。以共同完成的”物”強化了家人的情感連結,這個”物”,變成了地方情感的回憶,讓一家人記住在地點所發生的事情,也加強了對這兩間公司的品牌記憶。
2.調查馬來西亞陶瓷產業的發展狀況
因緣際會下,我探訪了新山柔佛的歐氏陶瓷園區,因訪談經理人約三個小時,為了報答她們的熱心協助,於是幫該園區寫了一篇報導,也幸運的串起馬來西亞的陶瓷姻緣。我先後調查了霹靂州傳統陶瓷產業的代表產品—葫蘆陶,也訪談到馬來西亞亞洲陶藝工業上市公司(APP Industries)創辦人歐漢森先生,獲得許多有關馬來西亞陶瓷發展的寶貴資料。
https://www.awpotterystudio.net/
3.探索其他地方情感設計種類的可能性
2024年1月26日我去森美蘭洲的譚公廟,發現許多在地的故事及文化資源。該廟主委跟我介紹了一個碗,碗內都會刻有”庙”這個字,這是為了要借給當地困苦的民眾在結婚宴客或舉辦村莊活動時使用,但一開始因為沒做記號,所以居民用完常常都沒有歸還。後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廟方單位會在碗上面刻上這個字,提醒他們這是廟的財產。這個”碗’變成當地一個有趣的文化,也成為地方情感的來源,為當地具有紀念性意義的象徵,每當看到這個碗就會想到這間廟,想起自己曾經參與廟的活動及發生的村莊故事。
二、研修過程
我是Yapp教授這一梯次從各國申請來拉曼大學做短期研究的人選中,唯一獲得認可的學生。在與他相處的學習期間,除了參與拉曼大學所舉辦的學術研討會。Yapp教授也邀請我與双溪龍、金寶校區的講師及業界專家,針對自然、科技與人文的議題,一起撰寫文章,參加這場研討會”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Social Sciences,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2024”,我們以線上發表的形式參與,並期盼成功轉投馬來西亞高教部的期刊,預計今年六月將會得到結果。
三、研修心得
將善念傳承給下個來拉曼的遊子。我在這塊土地上,接觸到許多很好的人,他們用熱情、好客及友善的態度融化我心中的壁壘,幫助我達到計畫目標。這些生命經驗都需要被記錄與傳承,才能將好與壞的界線劃分的更清楚。讓願意來到這片土地的學弟妹,避免更多不必要的麻煩,才可以獲得更多寶貴的人生經驗,安全回到自己的家,並再度將美好的情感經驗傳承給下一個你。
相關照片: